单位:发展研究部
时间:2025-01-20
点击数:{{count}}
2024年,河南省水利厅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扎实做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639亿元,创历史新高;6个城市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重点城市,数量最多;年度水利建设质量考核工作第8次荣获A级优异成绩;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获评水利部优秀等级;在全国率先实现淤地坝雨水情监测设备全覆盖,首个开发完成淤地坝防汛“叫应”预警系统;水利部与河南省委宣传部联合报送的豫剧作品《大河安澜》获“五个一工程”奖。
水旱灾害防御取得新胜利
压实防汛抗旱责任。汛前落实水库、主要防洪河道等9类工程10.4万名防汛责任人,修订完善河南省四大流域防洪预案、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和汛期水库调度运用计划,预置总价值4.32亿元的防汛抗旱物资和9385人的行业抢险队伍。
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加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提前预置抢险力量、料物、设备,精细调度水工程,有效应对14次较强降雨过程,成功抗御“75·8”水灾以来唐河水系最大暴雨洪水,有力处置豫东地区洪涝灾情,全省无一水库垮坝,无一河道决堤,无一人因洪灾死亡,重大基础设施没有受到洪水冲击。
坚持旱涝同防同治。面对2024年5月上旬到6月下旬严重旱情,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统筹调度黄河、南水北调工程、水库等水源,及时解决3市5县6327人供水不足问题。
郑州生态水系
国家“江河战略”持续落实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组织完成黄河战略实施5周年水利重点任务,系统总结宣传水利行业对推动黄河战略落实的支撑作用。科学谋划豫西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规划水库、灌区、城乡供水3类333项工程,总投资1592亿元,包括2024—2025年建成明白河水库、小浪底南岸灌区和北岸灌区等工程47项,完成投资37亿元。开工建设前坪水库、故县水库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97km2,坡耕地改造5.57万亩(1亩=1/15hm2,下同),除险加固、新建淤地坝13座。省水利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厅(局)出台《关于做好河南省整改类小水电站缺项审批手续完善工作的通知》,扎实推进黄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
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聚焦工程安全,压实272处防汛风险点防范措施及责任人,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防洪影响处理工程,121条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交叉的河沟得到治理。聚焦供水安全,内乡县等14个新增市(县)供水工程已建成通水,长垣市等10个市(县)供水工程基本建成,通水10年来累计向河南供水超237亿m3(其中生态补水42.71亿m3),河南省受益人口达3500万人。聚焦水质安全,印发《河南省进一步加强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强力推进水质保障工作,供水水质标准始终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
>贾鲁河新貌
>石漫滩水库调控泄洪
>泼河水库
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
加速构建现代水网。河南入选第三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南阳市入选全国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规划的“八横六纵”现代水网已初步形成“七横五纵”。推进水网统筹融合建设,大力支持河南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骨干工程。以水网先导区创建为抓手,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通过机组启动验收、通水验收,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投用。全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639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加快推进国债水利项目。河南省共计418个水利项目纳入国家增发国债支持项目,安排国债资金260亿元,项目个数和资金规模占全省约60%。通过定期调度推进,提级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包市联县服务调研,截至2024年12月底,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均达到100%。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投入资金5.83亿元,重点推进20个数字孪生水利项目,其中省级水利数字孪生平台(一期)、卫共流域防洪“四预”能力提升、红旗渠灌区数字孪生工程、濮阳市范县于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等项目陆续建成。贾鲁河数字孪生项目在防汛中发挥积极作用,入选水利部优秀应用案例。
>燕山水库调控泄洪
>出山店水库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定河南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任务职责清单,编制河南省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工作方案、河南省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河南省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试点地区之一。截至2024年12月,全省已完成取水口信息比对123.8万个,建立取水计量设施档案3.02万个。
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修订《河南省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河南省用水定额》,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节水评价、计划用水管理,年用水量1万m3及以上工业和服务业计划用水管理实现全覆盖。全省累计建成134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域,达标数量居全国前列。河南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试点地区之一,郑州、开封等6个城市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重点城市,水利部确定禹州市为全国水预算管理县域试点之一。
加大水源置换力度。谋划推进南水北调豫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观音寺调蓄工程建设,集约利用南水北调中线优质水资源,缓解豫东周口、商丘及驻马店等地区城乡居民饮用水地表水源紧缺现状。联合国家电网开展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工作,全省115个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发布“以电折水”系数。
“两手发力”取得新成效
持续推进水权改革试点。省水利厅联合南阳市政府印发《南阳市水权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南阳市开展水权改革试点工作。以南水北调水权交易为重点,引导推进多种形式水权交易。截至2024年12月,全省累计达成交易意向和协议共23宗,涉及水量14.02亿m3。
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等加强合作,健全市场化投融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水利工程融资难问题。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组织推广人民胜利渠灌区试点经验。
推动水土保持创新发展。淅川县马蹬镇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成功签约,交易小流域内水土保持碳汇1万t,交易金额为30万元,其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186万元,共计216万元,是河南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第一单,也是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核心水源区的第一单,在水土保持创新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税改革。将城镇公共供水企业征收水资源税由售水端调整为取水端,合理确定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取消了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和未覆盖地区税额差异,增强了企业节水意识。
水生态保护修复迈出新步伐
河湖长制进一步拓展深化。发布省第6号总河长令,省河长办印发实施方案、分工方案、清理整治行动方案,形成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1+3”格局,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1220个、侵占水库库容问题81个,河湖乱象得到有力遏制。在南水北调中线库区及干渠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及19个大型灌区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进一步拓展河湖长制管护范围。
> 2024年3月22日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暨“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
> 2024年4月20日,河南省水利厅在白沙水库运行中心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演练
母亲河复苏成效明显。制定实施《河南省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淇河等7条母亲河164km复苏河段全部实现过流并持续保持,28条重点河流44个国控断面实现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建立省、市、县三级“母亲河”名录,完成全省350余条河流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
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全面发力。全省累计建成3条(段)国家级幸福河湖、12条(段)淮河流域幸福河湖,61条省级、343条(段)市县级美丽幸福河湖,建成河段4100余km,南召县黄鸭河、罗山县小潢河入选水利部2024年度幸福河湖建设名录。
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印发《河南省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河南省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实施16个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压减地下水4550万m3。全省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年开采量与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初期相比减少28.26亿m3,浅层地下水水位同期上升3.68m,中深层水位上升5.24m。
乡村振兴水利基础不断夯实
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印发《河南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四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优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三种建设模式,实现县域统管、专业化管理全覆盖的管护模式),全省94个县(市、区)累计完成投资283亿元,受益农村人口1600万人。推行农村供水限时服务承诺制,12314转办件供水问题数量连年下降。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0.8%,同比提高4%。
强化灌区建设管理。编制完成河南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从省级层面规范大中型灌区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全省299处大中型灌区“一张图”绘制,加快推进 22处“十四五”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43万亩。开展农村沟渠连通整治,治理中小河流547km,开工建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恢复和提升农村沟渠排水能力。
积极推进移民工作。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贾鲁河综合治理等6项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完成已开工建设的16项重点水利项目移交建设用地18.77万亩,移民搬迁6136人。加快推进小浪底水库库周地质灾害影响处理工程,确保库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力推进后扶产业项目建设,美丽移民村建设和移民产业发展富有成效,在全国水库移民工作会上交流经验。
文图/河南省水利厅
责任编辑/吕彩霞
设计/赵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