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河南省水文水资源中心! 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河南电视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九年 累计调水606亿立方米

单位:发展研究部

    

时间:2023-12-18

    

点击数:{{count}}

大象时政2023-12-12 19:27: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9年来,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科学调度水源和配套输水工程建设,受水区范围不断扩大,受益人口逐年增长,已成为沿线人与生灵的生命线。

入冬以来,南阳淅川县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大批越冬候鸟,今天,管理人员发现了上百只红嘴鸥。

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宣教科科长 董铁栓:出现这么多红嘴鸥比较罕见,第一是这里生态环境比较好,第二,这个地方水质比较好,里面有大量的小鱼小虾,供红嘴鸥觅食。

丹江湿地是中线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2月,“国宝”朱鹮时隔70年后再次回归;11月,“鸟界国宝”东方白鹳又首次现身。

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宣教科科长 董铁栓:保护区内的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野生脊椎动物由2007年成立之初的342种增加到目前的452种。

南阳市委常委 淅川县委书记 周大鹏: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放牧,有矿不能开发。南水北调最严格的水质保护要求,给淅川戴上了发展的“紧箍咒”。我们化劣势为优势,持续贯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全长1432公里,其中河南境内长731公里。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河南颁布实施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建成防护林绿化带12000多公顷。同时,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在郑州荥阳市孤柏嘴,丹江水穿越黄河继续北上,这一切,都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管理处中控室的密切监控下进行着。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安全监测人员 吴笑楠:两条输水隧洞主要包含1612个仪器,每天自动采集一次,输水9年以来,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隧洞运行工况正常。

为确保穿黄工程长效运行,目前正在搭建穿黄隧洞三维数字实景模型,并利用水下机器人、水下扫描仪等设备,对水下工程实体进行检查,及时排查隐患。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管理处处长 陈佰忠:通过数字孪生的建设,实现了智能+人工综合的模式,确保南水北调的工程安全、水质安全和供水安全。

通水9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约60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